抗击旱灾 他们战斗在后方
发布日期:2010-04-06
编辑:
来源:
【字体大小:
打印

2010331上午1020分,在黄委、公司及地勘院各级领导和全院职工的祝福声中,10辆满载抗旱救灾打井队员和设备的车辆出发前往贵州旱灾地区,支援当地群众抗击旱魔,缓解人畜饮水困难。而此时,所有参与前期准备工作的工作人员都稍稍松一口气,在短短的两天两夜里,他们为做好抗旱救灾前期筹备工作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劳动。

“抗旱命令下达之后,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

328,地勘院接到公司电话通知,要求迅速组织人员设备开赴贵州,对口支援贵州省抗旱工作。接到通知后,易学文院长立即主持召开由院领导、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对抗旱救灾的人员安排、器材筹备、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抗旱命令下达之后,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地勘院总工程师缪绪樟说,“多年来,地勘院从事过各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工作,在松散地层如土层和砂卵石地层找水和打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做好此次抗旱救灾,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对西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了解掌握资料较少,更是缺乏基岩地区找水、打井经验;由于不是专业打井队伍,我们还存在设备不配套、不专业、不适用的问题。”

为了全力支持西南抗旱,地勘院选择目前最好、最适合打井的设备,从古贤调拨大口径钻机去贵州支援打井,但是,由于黄河水情变化,钻机出不来,该计划只好放弃。在院现有四台套钻机的基础上,迅速联系到外部适用钻机一台套。

为了满足抗旱需要,地勘院一方面安排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外购设备、帐篷和劳保用品,一方面组织机械厂连夜加工钻具、钻头及各种辅助工具。要确保两天后人员设备准时发往灾区,设备采购和加工时间之紧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项任务层层分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围绕抗旱中心任务,关注重点项目,抓住关键节点做工作”

在财务资产部刘占有主任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两天来财务资产部所作的各项工作,从部门员工具体工作分工,到各种设备、器材联系采购情况、落实情况,刘占有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事无巨细,总是认真负责,严格把关。

此次设备配备和物资采购的重任由财务资产部承担,而设备加工则由机械厂承担。由于施工方案的变化,器材购置计划也调整了两次,为了落实好各项计划,刘占有和缪绪樟总工程师、机械厂厂长张光波等负责同志研究讨论到深夜10点。计划最终确定后,然后就是紧锣密鼓地采购和加工。采购人员各负其责,分头行动;机械厂厂房内彻夜灯火通明,一片繁忙,保持24小时作业。

地勘院有一个项目刚申请了20万资金,但是去西南抗旱救灾队伍还缺乏资金。刘占有向主管领导请示,这个项目的20万资金暂时不批,全部支援西南抗旱救灾工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抗旱救灾中心任务,关注重点项目,抓住关键节点”,刘占有如是说。两天两夜,80吨物资、数万件各类器具、40万抗旱专款全部就位。

“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旱救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31日早上6点钟,卫宗祥准时来到仓库,现场指挥最后一辆车的物资装载。

卫宗祥是此次物资设备采购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由于抗旱救灾工作的突发性,救灾物资准备时间之紧急,工作量之大,使卫宗祥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要在短短两天内准备好所有救灾物资设备,卫宗祥心里没有底。面对困难,他没有逃避,选择了迎难而上。卫宗祥既要联系外购设备,还要负责现场装车。中午顾不上回家吃饭,就在食堂随便吃一点。设备到货后,安排保管员一边验收一边发货,连续工作,一刻不敢停歇。

物资采购期间,卫宗祥的一个亲属去世,因为紧张忙碌的工作,他放弃了送别亲属最后一程的机会。“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旱救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卫宗祥说,“为了早点把物资准备齐全,保证打井队员按时出发,早日为灾区人民打好井,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多么质朴的话语!

保管员朱瑞英和胡丽娥两位女同志一直坚守在仓库,随时为出征人员提供所需帮助。80吨设备、数万件器具,基本上都是经过她俩之手出去的。期间,朱瑞英生病,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带病坚持奋战;胡丽娥冒雨在仓库外分发物资,坚守了大半天。为了工作,她们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和努力。

……

为了灾区人民,打井队员义无反顾,冲到了抗旱减灾战斗的最前沿。为了打井队伍顺利出征,有许多同志战斗在后方,为抗旱减灾无私地奉献着。没有出征人员的荣耀,没有战斗在一线的自豪,也许在他们的心里是这样想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了打井队员们顺利出征,早日为灾区人民打出一口水井,早一天缓解他们的用水困难,难道不是一件最值得骄傲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吗?

 

抗击旱灾 他们战斗在后方
发布日期:2010-04-06 编辑: 来源:

2010331上午1020分,在黄委、公司及地勘院各级领导和全院职工的祝福声中,10辆满载抗旱救灾打井队员和设备的车辆出发前往贵州旱灾地区,支援当地群众抗击旱魔,缓解人畜饮水困难。而此时,所有参与前期准备工作的工作人员都稍稍松一口气,在短短的两天两夜里,他们为做好抗旱救灾前期筹备工作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劳动。

“抗旱命令下达之后,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

328,地勘院接到公司电话通知,要求迅速组织人员设备开赴贵州,对口支援贵州省抗旱工作。接到通知后,易学文院长立即主持召开由院领导、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对抗旱救灾的人员安排、器材筹备、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抗旱命令下达之后,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地勘院总工程师缪绪樟说,“多年来,地勘院从事过各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工作,在松散地层如土层和砂卵石地层找水和打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做好此次抗旱救灾,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对西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了解掌握资料较少,更是缺乏基岩地区找水、打井经验;由于不是专业打井队伍,我们还存在设备不配套、不专业、不适用的问题。”

为了全力支持西南抗旱,地勘院选择目前最好、最适合打井的设备,从古贤调拨大口径钻机去贵州支援打井,但是,由于黄河水情变化,钻机出不来,该计划只好放弃。在院现有四台套钻机的基础上,迅速联系到外部适用钻机一台套。

为了满足抗旱需要,地勘院一方面安排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外购设备、帐篷和劳保用品,一方面组织机械厂连夜加工钻具、钻头及各种辅助工具。要确保两天后人员设备准时发往灾区,设备采购和加工时间之紧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项任务层层分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围绕抗旱中心任务,关注重点项目,抓住关键节点做工作”

在财务资产部刘占有主任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两天来财务资产部所作的各项工作,从部门员工具体工作分工,到各种设备、器材联系采购情况、落实情况,刘占有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事无巨细,总是认真负责,严格把关。

此次设备配备和物资采购的重任由财务资产部承担,而设备加工则由机械厂承担。由于施工方案的变化,器材购置计划也调整了两次,为了落实好各项计划,刘占有和缪绪樟总工程师、机械厂厂长张光波等负责同志研究讨论到深夜10点。计划最终确定后,然后就是紧锣密鼓地采购和加工。采购人员各负其责,分头行动;机械厂厂房内彻夜灯火通明,一片繁忙,保持24小时作业。

地勘院有一个项目刚申请了20万资金,但是去西南抗旱救灾队伍还缺乏资金。刘占有向主管领导请示,这个项目的20万资金暂时不批,全部支援西南抗旱救灾工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抗旱救灾中心任务,关注重点项目,抓住关键节点”,刘占有如是说。两天两夜,80吨物资、数万件各类器具、40万抗旱专款全部就位。

“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旱救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31日早上6点钟,卫宗祥准时来到仓库,现场指挥最后一辆车的物资装载。

卫宗祥是此次物资设备采购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由于抗旱救灾工作的突发性,救灾物资准备时间之紧急,工作量之大,使卫宗祥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要在短短两天内准备好所有救灾物资设备,卫宗祥心里没有底。面对困难,他没有逃避,选择了迎难而上。卫宗祥既要联系外购设备,还要负责现场装车。中午顾不上回家吃饭,就在食堂随便吃一点。设备到货后,安排保管员一边验收一边发货,连续工作,一刻不敢停歇。

物资采购期间,卫宗祥的一个亲属去世,因为紧张忙碌的工作,他放弃了送别亲属最后一程的机会。“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旱救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卫宗祥说,“为了早点把物资准备齐全,保证打井队员按时出发,早日为灾区人民打好井,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多么质朴的话语!

保管员朱瑞英和胡丽娥两位女同志一直坚守在仓库,随时为出征人员提供所需帮助。80吨设备、数万件器具,基本上都是经过她俩之手出去的。期间,朱瑞英生病,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带病坚持奋战;胡丽娥冒雨在仓库外分发物资,坚守了大半天。为了工作,她们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和努力。

……

为了灾区人民,打井队员义无反顾,冲到了抗旱减灾战斗的最前沿。为了打井队伍顺利出征,有许多同志战斗在后方,为抗旱减灾无私地奉献着。没有出征人员的荣耀,没有战斗在一线的自豪,也许在他们的心里是这样想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了打井队员们顺利出征,早日为灾区人民打出一口水井,早一天缓解他们的用水困难,难道不是一件最值得骄傲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吗?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