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限西南行
发布日期:2010-06-02
编辑:杨新燕
来源:杨新燕
【字体大小:
打印

从贵州西南抗旱回到洛阳已数天,西南抗旱的火热场景和黄委会、设计公司、地勘院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身先士卒、顽强奋战、乐于助贫的生动情景和高尚情操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懂得大爱无限、真爱深切的含义。

今年,我国西南省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旱情的发展牵动了祖国亿万人民的心。旱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电报后,黄委会迅速行动,成立了西南抗旱打井领导小组,从黄河设计公司各单位又抽调了数名水利专家远赴贵州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进行物探测试,地质研究工作,为即将开展的打井工作寻找合适的井位。地质勘探院在接到任务后,同志们异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到贵州干旱地区,来帮助我们受旱的同胞。全院上下迅速忙碌起来,进材料,购设备,试机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五个机组便准备好了打井的一切设备,整整装满了五辆大车。易学文院长、李省副院长及其他院领导多次到装车现场,检查器材的装车情况。331日上午10,在黄委会、黄河设计公司领导的祝福声中,在热烈的掌声中,水利部黄委会黄河设计公司支援西南抗旱的车队顺利出发了。

经过三天的行程,车队抵达贵阳。贵州省水利厅和黄委会领导简短商谈后,五个机组去了五个地方,我们钻井队分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麻山乡。从贵州到望谟县,越野车整整跑了八个小时,从望谟县到麻山乡还有51公里的山路。透过车窗放眼望去,大山连绵不绝,山路崎岖,路边是成片的竹林,竹叶焦黄,山沟里的小溪成了干涸之地,一块块梯田地表龟裂,没有任何庄稼苗的影子,大水牛躺在地上疲惫地眨巴着干涩的眼睛。“你看”,在同车小张的手指方向,几位老阿妈不知从哪里找到了水,正背着水壶弯着腰沿着山路艰难地盘行着……

眼泪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里的旱情比在电视上看到的要严重的多啊!土似黄金,水贵如油,满山遍野的大石头。这便是目的地麻山的真实写照。山上的土经过常年的雨水冲刷,风化,最后汇聚到小山凹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田地。水更为珍贵,当地村民每家每户都建有简易的水窖,下雨时可以存水,以备旱情时需用。经过长年的风化、日晒和雨侵,每个山上都少见泥土,岩石暴露于视野之间,这便是满山遍野大石头的山乡特点。听着随行乡领导的介绍,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总结成一句话:这里太穷了。

车队来到麻山乡前锋村,村民们蜂拥而至,“打队井来了,打井队来了!”组织卸车时村里来了一百多人,上至七十多岁的阿婆,下到十多岁的孩童,场面之大,让我们倍受感动,只用了一个下午,打井的重型设备、器材都运到了指定位置。有两位阿婆满头银发,背着竹篓,一趟趟穿行于人群之中,走在前面的阿婆大热天穿双胶鞋,两边开裂,一走路鞋底几乎要掉下来了,可她行动却很迅速,篓里的管钳、手锤、钻头少说也有30公斤啊!正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麻山钻井于46下午正式开钻了。

钻井现场,彩旗飞扬,工人们汗如雨下,昼夜施工,都希望早一天能打出水来,以回报麻山人民急切盼水的心情。打井施工期间,贵州省黔西南州副州长付贵林,望谟县委领导等到工地慰问大家,乡政府领导也多次来到打井现场,看望同志们。从各级领导的谈话中,我们深知麻山缺水,认识到水对麻山的重要性和我们肩负的重担。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维达一个月内四次来到麻山工地查看钻井情况并指导工作,让同志们倍感亲切,工作劲头十足。黄河设计公司党委副书记逯龙坤、工会主席杨丙炎也先后亲赴麻山工地看望同志们,给机组带来了冰柜、矿泉水等急需品。机组员工向领导介绍了钻孔拉水钻进情况:因工地缺水,钻进要从25公里外把水一车车的拉进山来,崎岖难行的山路,拉一车水需400元,来回要六个多小时,给乡政府组织车辆拉水增添不小的麻烦,且钻孔钻进时还不回水,用水量更大。听完介绍,逯书记和随行的同志商量,为了不给乡里再增加负担,要等30立方空压机运到现场后,实施空气压缩钻进,这样就不直接用水。(空气压缩钻进时,孔底的岩石被冲击钻击碎后,被强气流吹上地面,实现钻进过程)。现场的麻山乡乡长蒋文激动地握紧逯书记的手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公司领导想得这么周到,这么细致,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你们!”

一天上午,黄委会领导陈维达和地质勘探院总工缪绪樟等一行五人,沿山势查看岩石构造,搜寻是否有水源迹象。当走到山坡上一农户外时,苗族老乡热情地打招呼让进屋坐坐,盛情难却,于是五人走进苗家,然而屋里的情形让人吃惊不已:木板钉制的屋子,四壁透光,一张竹子编制的大床上,被褥破旧不堪,几件农具家什摆在另一间木屋里,地上放两个砖块支着口锅,可能是厨房吧。除此之外,再无它物。缪总和主人攀谈起来,方知这里每个人只有两分多地,多亏国家每年救济,发粮食,发救济款,才能度日。现在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中留下老小需要照顾,主人才留在家中没有外出务工。谈话中,不知什么时候,主人的媳妇把饭菜也做好了。当地风俗,饭菜摆上桌,客人是必须要用餐的,这也代表客人对主人家的尊重。于是大家留下来吃饭。主人给斟满了米酒,一碗碗端给客人,让一行的五人深切地感受到苗族乡亲待人的厚道与热情。临走时,缪总拿出1000元钱,放在主人的手里,让主人添一些衣物。下山的路上,几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家徒四壁啊!但愿乡亲们的日子能早一天好起来!”走在前面的缪总说着,还不时的回首和站在山坡屋前的主人挥手道别。

55 日下午,麻山乡小学一名十二岁的学生在倒垃圾时,掉进垃圾池里,池里破碎的啤酒瓶刺中了学生的右腿主动脉,血流如注,当学生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乡卫生院时,受伤的学生紧咬牙关,脸色苍白,由于失血过多,孩子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陈维达副主任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奔到乡卫生院,查看学生伤情。由于乡医疗设备简陋,无法给学生手术,只能简单地做了止血处理。陈维达主任又找到学校,催促校方尽快把学生转到县城医院,校领导面露难色,一要通知学生家长,二又为医疗费发愁,陈主任当机立断:“学生的医疗费用由我们来出,当务之急是联系县城急救车,必须把学生尽快送到医院去,一刻也不能耽误!”陈维达拿出2000元,缪总拿出1500元,黄委的同志们你500,他100,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凑齐了5600元钱,当陈维达把钱放在学生家长的手里时,纯朴的学生家长满眼含泪,说不出话来,一旁的乡医生也一边流泪,一边激动地说,你们不远千里来为我们打井找水,现在又为了我们的学生受伤,捐钱捐物,黄委会的同志们真是太好了!黎明时分,急救车才来到麻山乡,将孩子接到县城。当这名学生被抬进救护车时,他一直在看着陈维达,在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纯真的感恩之心。

中午,从县城传来消息,学生伤口感染,又因失血过多,送到医院时已经严重休克,经医院全力抢救,终于苏醒过来,手术也顺利完成,现在病情稳定。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志们长出一口气,一颗颗紧绷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事后,我听到陈维达副主任这样评价说,我们是来为麻山人民找水的,是来为人民服务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义不容辞地帮助老百姓,且人命关天,有什么能比救人更重要的呢?救人,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黄委人一种高尚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进!

 因地层原因,从地表钻进到48.5全是泥包石地层,在48.5处遇到岩石,可只钻进到0.5,岩石钻穿,下部出现2.10的溶洞,风压从溶洞里挤失。风无法返到地面上来,溶洞下又是泥包石地层,给钻进造成极大的困难。在钻进到65时,钻具被溶洞里的石渣埋住,提钻困难。缪总先后数次从县城买回两寸变一寸的风管,下到孔里再送风,石渣吹上来很多,再挂上500斤吊锤向上击打,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九点多,只打上三寸,又打不动了。就这样反反复复,每天缪总和同志们都是泥浆满身,从早上处理到晚上,乡长来找缪总,围着工地找了一遍,竟然分不清满身泥浆的缪总工。乡长被缪总敬业精神感动了,紧紧握住缪总沾满泥浆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后来,物探测试,此井位打出水的希望很小,因为下部还是泥包石地层。最后,黄委领导经过讨论决定放弃麻山钻井。

40多个日日夜夜,由于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把水打出来,同志们的情绪都十分低落。晚上,我接到陈维达副主任打来的电话,让我转告全机组人员,黄委领导已经同意了第二套备选方案,要在4公里外的山下溶洞边修一个水站,把溶洞里的水一级级提上山来,用以解决麻山乡人民用水问题。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志们的心情才渐渐有了好转。

工作总结会上,大家讨论热烈,积极发言,相信并盼望在不久的将来,麻山人民就能用到甘甜的山泉水,那时,山会更青,水会更美,学校里孩子们的歌声会更加响亮,村民们笑容会更加灿烂。让我们真诚地祝愿,麻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大爱无限西南行
发布日期:2010-06-02 编辑:杨新燕 来源:杨新燕

从贵州西南抗旱回到洛阳已数天,西南抗旱的火热场景和黄委会、设计公司、地勘院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身先士卒、顽强奋战、乐于助贫的生动情景和高尚情操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懂得大爱无限、真爱深切的含义。

今年,我国西南省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旱情的发展牵动了祖国亿万人民的心。旱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电报后,黄委会迅速行动,成立了西南抗旱打井领导小组,从黄河设计公司各单位又抽调了数名水利专家远赴贵州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进行物探测试,地质研究工作,为即将开展的打井工作寻找合适的井位。地质勘探院在接到任务后,同志们异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到贵州干旱地区,来帮助我们受旱的同胞。全院上下迅速忙碌起来,进材料,购设备,试机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五个机组便准备好了打井的一切设备,整整装满了五辆大车。易学文院长、李省副院长及其他院领导多次到装车现场,检查器材的装车情况。331日上午10,在黄委会、黄河设计公司领导的祝福声中,在热烈的掌声中,水利部黄委会黄河设计公司支援西南抗旱的车队顺利出发了。

经过三天的行程,车队抵达贵阳。贵州省水利厅和黄委会领导简短商谈后,五个机组去了五个地方,我们钻井队分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麻山乡。从贵州到望谟县,越野车整整跑了八个小时,从望谟县到麻山乡还有51公里的山路。透过车窗放眼望去,大山连绵不绝,山路崎岖,路边是成片的竹林,竹叶焦黄,山沟里的小溪成了干涸之地,一块块梯田地表龟裂,没有任何庄稼苗的影子,大水牛躺在地上疲惫地眨巴着干涩的眼睛。“你看”,在同车小张的手指方向,几位老阿妈不知从哪里找到了水,正背着水壶弯着腰沿着山路艰难地盘行着……

眼泪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里的旱情比在电视上看到的要严重的多啊!土似黄金,水贵如油,满山遍野的大石头。这便是目的地麻山的真实写照。山上的土经过常年的雨水冲刷,风化,最后汇聚到小山凹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田地。水更为珍贵,当地村民每家每户都建有简易的水窖,下雨时可以存水,以备旱情时需用。经过长年的风化、日晒和雨侵,每个山上都少见泥土,岩石暴露于视野之间,这便是满山遍野大石头的山乡特点。听着随行乡领导的介绍,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总结成一句话:这里太穷了。

车队来到麻山乡前锋村,村民们蜂拥而至,“打队井来了,打井队来了!”组织卸车时村里来了一百多人,上至七十多岁的阿婆,下到十多岁的孩童,场面之大,让我们倍受感动,只用了一个下午,打井的重型设备、器材都运到了指定位置。有两位阿婆满头银发,背着竹篓,一趟趟穿行于人群之中,走在前面的阿婆大热天穿双胶鞋,两边开裂,一走路鞋底几乎要掉下来了,可她行动却很迅速,篓里的管钳、手锤、钻头少说也有30公斤啊!正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麻山钻井于46下午正式开钻了。

钻井现场,彩旗飞扬,工人们汗如雨下,昼夜施工,都希望早一天能打出水来,以回报麻山人民急切盼水的心情。打井施工期间,贵州省黔西南州副州长付贵林,望谟县委领导等到工地慰问大家,乡政府领导也多次来到打井现场,看望同志们。从各级领导的谈话中,我们深知麻山缺水,认识到水对麻山的重要性和我们肩负的重担。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维达一个月内四次来到麻山工地查看钻井情况并指导工作,让同志们倍感亲切,工作劲头十足。黄河设计公司党委副书记逯龙坤、工会主席杨丙炎也先后亲赴麻山工地看望同志们,给机组带来了冰柜、矿泉水等急需品。机组员工向领导介绍了钻孔拉水钻进情况:因工地缺水,钻进要从25公里外把水一车车的拉进山来,崎岖难行的山路,拉一车水需400元,来回要六个多小时,给乡政府组织车辆拉水增添不小的麻烦,且钻孔钻进时还不回水,用水量更大。听完介绍,逯书记和随行的同志商量,为了不给乡里再增加负担,要等30立方空压机运到现场后,实施空气压缩钻进,这样就不直接用水。(空气压缩钻进时,孔底的岩石被冲击钻击碎后,被强气流吹上地面,实现钻进过程)。现场的麻山乡乡长蒋文激动地握紧逯书记的手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公司领导想得这么周到,这么细致,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你们!”

一天上午,黄委会领导陈维达和地质勘探院总工缪绪樟等一行五人,沿山势查看岩石构造,搜寻是否有水源迹象。当走到山坡上一农户外时,苗族老乡热情地打招呼让进屋坐坐,盛情难却,于是五人走进苗家,然而屋里的情形让人吃惊不已:木板钉制的屋子,四壁透光,一张竹子编制的大床上,被褥破旧不堪,几件农具家什摆在另一间木屋里,地上放两个砖块支着口锅,可能是厨房吧。除此之外,再无它物。缪总和主人攀谈起来,方知这里每个人只有两分多地,多亏国家每年救济,发粮食,发救济款,才能度日。现在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中留下老小需要照顾,主人才留在家中没有外出务工。谈话中,不知什么时候,主人的媳妇把饭菜也做好了。当地风俗,饭菜摆上桌,客人是必须要用餐的,这也代表客人对主人家的尊重。于是大家留下来吃饭。主人给斟满了米酒,一碗碗端给客人,让一行的五人深切地感受到苗族乡亲待人的厚道与热情。临走时,缪总拿出1000元钱,放在主人的手里,让主人添一些衣物。下山的路上,几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家徒四壁啊!但愿乡亲们的日子能早一天好起来!”走在前面的缪总说着,还不时的回首和站在山坡屋前的主人挥手道别。

55 日下午,麻山乡小学一名十二岁的学生在倒垃圾时,掉进垃圾池里,池里破碎的啤酒瓶刺中了学生的右腿主动脉,血流如注,当学生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乡卫生院时,受伤的学生紧咬牙关,脸色苍白,由于失血过多,孩子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陈维达副主任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奔到乡卫生院,查看学生伤情。由于乡医疗设备简陋,无法给学生手术,只能简单地做了止血处理。陈维达主任又找到学校,催促校方尽快把学生转到县城医院,校领导面露难色,一要通知学生家长,二又为医疗费发愁,陈主任当机立断:“学生的医疗费用由我们来出,当务之急是联系县城急救车,必须把学生尽快送到医院去,一刻也不能耽误!”陈维达拿出2000元,缪总拿出1500元,黄委的同志们你500,他100,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凑齐了5600元钱,当陈维达把钱放在学生家长的手里时,纯朴的学生家长满眼含泪,说不出话来,一旁的乡医生也一边流泪,一边激动地说,你们不远千里来为我们打井找水,现在又为了我们的学生受伤,捐钱捐物,黄委会的同志们真是太好了!黎明时分,急救车才来到麻山乡,将孩子接到县城。当这名学生被抬进救护车时,他一直在看着陈维达,在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纯真的感恩之心。

中午,从县城传来消息,学生伤口感染,又因失血过多,送到医院时已经严重休克,经医院全力抢救,终于苏醒过来,手术也顺利完成,现在病情稳定。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志们长出一口气,一颗颗紧绷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事后,我听到陈维达副主任这样评价说,我们是来为麻山人民找水的,是来为人民服务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义不容辞地帮助老百姓,且人命关天,有什么能比救人更重要的呢?救人,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黄委人一种高尚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进!

 因地层原因,从地表钻进到48.5全是泥包石地层,在48.5处遇到岩石,可只钻进到0.5,岩石钻穿,下部出现2.10的溶洞,风压从溶洞里挤失。风无法返到地面上来,溶洞下又是泥包石地层,给钻进造成极大的困难。在钻进到65时,钻具被溶洞里的石渣埋住,提钻困难。缪总先后数次从县城买回两寸变一寸的风管,下到孔里再送风,石渣吹上来很多,再挂上500斤吊锤向上击打,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九点多,只打上三寸,又打不动了。就这样反反复复,每天缪总和同志们都是泥浆满身,从早上处理到晚上,乡长来找缪总,围着工地找了一遍,竟然分不清满身泥浆的缪总工。乡长被缪总敬业精神感动了,紧紧握住缪总沾满泥浆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后来,物探测试,此井位打出水的希望很小,因为下部还是泥包石地层。最后,黄委领导经过讨论决定放弃麻山钻井。

40多个日日夜夜,由于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把水打出来,同志们的情绪都十分低落。晚上,我接到陈维达副主任打来的电话,让我转告全机组人员,黄委领导已经同意了第二套备选方案,要在4公里外的山下溶洞边修一个水站,把溶洞里的水一级级提上山来,用以解决麻山乡人民用水问题。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志们的心情才渐渐有了好转。

工作总结会上,大家讨论热烈,积极发言,相信并盼望在不久的将来,麻山人民就能用到甘甜的山泉水,那时,山会更青,水会更美,学校里孩子们的歌声会更加响亮,村民们笑容会更加灿烂。让我们真诚地祝愿,麻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