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黄河设计公司工程物探研究院接到湖南省茶林河水电站打来的紧急求救电话,请求物探院利用物探技术帮助寻找被特大洪水冲失的茶林河水电站闸门。接到电话后物探院领导非常重视,紧急召集技术专家研究制定救援技术方案,并在生产任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立即抽调李广超、鲁辉、赵志华等三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携带高精度物探仪器于14日早上奔赴湖南省张家界慈溪县。
7月11日晚上8点左右,由于连日暴雨河水暴涨,位于澧水干流的湖南张家界茶林河水电站检修闸门被下泄洪水冲失。该闸门尺寸为16×15×2.5米,自重达205吨,总共分为6节的浮式闸门,每节100立方米的容积,有两节是充满空气的,完全可以将闸门悬浮在水中。其一旦顺水而下将严重威胁下游石门县境内焦柳铁路澧水三江口铁路大桥的安全。电站管理人员及时向下游防汛部门进行了通报,下游相关部门如临大敌,立即向上级省、市防指报告,并对焦柳铁路三江口大桥公路进行交通管制;安排专人在铁路桥上游值守,严密监视河面情况;发动民兵和当地驻军自下而上利用目测、磁铁进行拉网式搜寻。然而两天过去了,搜寻人员仍无任何收获。此时闸门冲失事件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已引起了水利部门、铁路部门高层领导的关注。
7月14日晚上七点多钟,经过一路的颠簸,物探院三名技术人员抵达山谷中的茶林河水电站。大家顾不上吃饭,马上与当地水电站有关人员一道赶在天黑前了解了情况并对坝下河道进行了查勘。河面比较宽,最窄的地方也有100多米,很多地方都在500米以上。同时,由于出事当天洪水特别大达到10000多个流量,而闸门冲失又发生在夜间没有目击人,无法判断闸门沉没的大致范围,也就是说从茶林河水电站下游至铁路桥二十三公里的河道范围内都有可能。只能自上而下对整个河道进行拉网式的普查。
第二天一大早,专家组就开始工作,首先在没有干扰的地方对闸门进行了模拟试验,掌握了闸门在不同距离内的物探反应和河道附近其他铁器反应规模上的不同,专家组胸有成竹地开始了漫长的普查工作。说漫长,一是因为仪器的特殊要求只能使用木船,动力小,顺水而下时还可以,当逆水而上时就特别慢,有时甚至需要纤夫助力。另外,由于闸门面积不算太大,船速过快可能来不及发现而错过。
连日暴雨过后的河面蒸腾作用明显,又潮又热。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暴露皮肤先被晒黑,然后爆皮。同时,为了尽早找到被洪水冲失的闸门,大家中午顾不上休息,简单吃点饭就上船继续工作,眼睛紧盯着监控仪器,大家都在默默等待令人惊喜的消息出现。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自上而下已经探测了十几公里的河面,还是没有发现冲失的闸门。茶林河水电站的领导每天几次询问是否找到,并准备了三大盘的鞭炮准备庆祝,这同样也给物探院专家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专家组白天在水面上不停地探测,晚上大家又在一起讨论分析,认为采用的方法是得当的,技术手段行之有效,一旦探测船从沉没闸门的水面附近经过绝对会发现明显异常,之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是因为还没探测到闸门沉没的水域。这其间,物探院院长郭玉松、总工毋光荣也非常关心闸门探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打电话详细询问了现场的工作情况并对探测思路进行了指导。
7月23日,经过多天的排泄河水流速有所降低,专家组决定对前期水流湍急而漏过的急滩进行探测,以便彻底排除上游段,继续下游段的探测工作。探测船离大坝越近水流越急,波浪越大,木船开始大幅摆动起来。正当大家处于安全考虑准备掉头往下游前进时,一直在监控仪器的李广超挥手示意停船,发现较大范围的明显异常,非常符合船闸特征。经过向茶林河水电站技术人员了解,此处河道并没有干扰物存在的可能,大家果断判定这一发现就是被洪水冲走的闸门。茶林河水电站的三位副总得到消息后,立刻驱车赶到河边,他们不顾自己都已是50多岁的年龄,二话不说脱下衣服跳进5米深的河水中进行人工探摸。过了一会,他们很快就冒出头来说,就是闸门!一出水面他们顾不上穿衣服就给县里的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建议解除下游铁路桥等处的警戒。
当物探院专家组满心欢喜地回到电站时,这里已是鞭炮齐鸣,笑脸浮现在电站所有人员的脸上,黄河设计公司工程物探研究院让他们松下了紧绷的弦。同样,专家组成员也深深地呼出口气,为黄河物探人参加这次抢险救援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