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银发一族" 他们是黄河的设计师。 高峡平湖、千里长堤、长桥卧波......这是他们设计的富有灵气和生命力的作品。 他们是晚年生活的设计师。 精神怡然、老有所为、智慧养生......这是他们设计的自得其乐的老年人生。 走进黄河设计公司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令人舒心的场景扑面而来。这里,有知识的殿堂,可追逐梦想;这里,有挥洒的舞台,能展示才华;这里有知音相伴,笑声连连。 俏姊妹舞动夕阳红 上午9点,阳光洒满黄河设计公司老年活动中心的舞蹈教室。随着《喜洋洋》欢快的节奏,只见红手绢上下翻飞,轻巧灵活。表演者腰肢灵活、姿态优雅、眼神生动。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年龄超过50岁的老人。歌舞中,她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诠释着青春旋律。 负责舞蹈班的程传萍告诉我们,舞蹈班每周活动两次,周二学习动作,周五集体练习,内容以欢快热烈的民族舞为主。程传萍退休前是黄河设计公司的职工,年轻时喜爱舞蹈,有较好的基础,退休后,她热心地将大家组织在一起学舞、练舞。去年,她们排演的《中国红》、《喜事多》等舞蹈被河南电视台选中播出。 长年做案头工作的姐妹们从舞蹈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性格开朗的张玉华形象地把这里比作"健康银行"。"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愉悦了精神。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生活中的烦恼似乎没那么多了。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少生气、少生病,就是让家人省钱、省心。" 每天清晨6点,在紫荆山公园东南角的一片绿荫下,总能看到一群皓发老人,身着太极服,脚登软底鞋,随着悠扬的音乐,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一招一式,外柔而内刚,忽如春风拂柳,又如疾风劲草。 老班长刘志清告诉我们:"班里有五六十人,年龄最大的83岁。和其他班相比,这个班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太极班初创时只有8个人,发展到现在,已先后培养出3批学员。在黄委第八届老年太极拳比赛中,黄河设计公司派出3支队伍,全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太极拳令78岁的乔鸿本老先生受益无穷。他说,自己1997年开始学习太极拳,坚持了十多年,现在除了耳背,身体没有大的毛病。"你们看我的气色就知道了,红光满面。"老人诙谐的话语透着自信。 除了乔老这样的资深队员,太极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张爱菊就是其中一位。她退休之后返聘回岗15年,又在家照顾孙子3年,最近开始练习太极拳。老人说:"前几年忙忙碌碌,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初学时,入道慢,几位老同志手把手地教我。"经过勤学苦练,她和大家一道参加了省里的比赛,赢得了荣誉。"特有成就感",老人十分欣慰。 太极拳班的刘晓琳教练曾在河南省太极拳协会接受过专业培训,她给老年习拳者提了几点很好的建议:"首先,姿势要正确。太极拳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如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协调发挥,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负荷过重。其次,动作要到位。各种基本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第三,运动量不宜过大,老年人练拳的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还未走进排练室,就听见激昂的歌声传来,40名学习声乐的成员正在满怀激情地排练。 合唱团骨干沈蕾蕾介绍,他们经常排练《四渡赤水》、《解放区的天》、《红星照我去战斗》、《党旗飘飘》、《走进新时代》等红歌。"这些歌让我们又回到青春时代,唱着红歌心不老啊。" 黄河计公司老干部合唱团创立于2004年,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四五十人。每周一、三下午,成员们从不同的地方准时赶来,放声高歌。在歌声中,老人们缅怀奋斗史、创业史、成长史,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时代的巨变,抒发深沉朴素的爱国情怀。 设计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部的工作人员王炳卫说:"老同志们离退休前大多从事治黄设计、勘测、规划等工作,唱歌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我们请来专业人士讲乐理、教发音。大家积极性很高,甘当小学生,进步非常快。" 合唱团团长王韵章是一位颇具艺术气质的老人。她说话柔声细语,工作起来格外认真。在她的领导下,合唱团气氛融洽、和谐,大家互助、互敬、互爱。老人说:"合唱需要默契合作。只有每一位团员把握好音量、节拍、情绪,歌声才能既整齐圆润又层次分明。经过磨合,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强化。"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除了太极、舞蹈、声乐以外,黄河设计公司还开办了花艺、摄影、书法等多个课目。公司精心安排各种活动和比赛,定期举办离退休职工联欢,组织汇演,展示成果。 "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公司的人文关怀,退休后的生活没有乏味愁闷的感觉,而是积极乐观、愉悦充实。"这是老人们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