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巴蜀之地就因其山高路险而闻名于世。除了酷爱旅游的探险家,巴蜀之地对于一个追求宁静祥和生活的人来说,绝不是什么好地方。我们黄河物探人不是探险家却胜似探险家,再高的山我们都要爬,再远的路我们都要走。但当我们踏上滑坡和泥石流肆虐后的川藏公路时,也着实倒吸了一口冷气:"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面是随时有可能滑坡和崩塌的山体,一面是如刀切斧削般的悬崖峭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说生命悬于一线间,一点也不夸张。连最有经验的司机遇到这样的路况,也要小心再小心,车不是用来开的,是用来"挪"的。雅安到理塘短短的130多公里,平时看似硬朗的大越野车居然挪了6个多小时。
一路翻越海拔4000米之上的卡拉子山脉,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于我们这些在平原上生活惯了的人,也是严重的挑战。我一向认为自己身体素质还不错,但进入高原地区就觉得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胸闷气短,胸口像压了千斤的大石,无比沉重,又像缚了厚重的铁箍,难以挣脱,但再大的困难我们物探人也能克服的!
到了工地,略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在黄河设计公司地质院阴总的带领下,对坝址和厂址的物探测线进行布置。稻城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天气说变就变,可能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到了中午就变成大雨倾盆,所以,出工时雨衣和雨伞成为了我们的必备品,雨衣遮着自己,雨伞挡着仪器。可是,为了使仪器一点不被雨淋到,脱下雨衣盖在仪器上,而人被雨淋得透湿成为家常便饭。同事们打趣说,别小看这些仪器,比我们可金贵多了。雨一停,擦一下身上的雨水和汗水,同志们就又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去了;更有甚者是有些测线根本无路可走,要披荆斩棘爬山2个小时杀过去,对同事们完全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在稻城工地,完全能体会到什么叫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在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的鼓舞下,稻城河物探项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作为一名新加入黄河设计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年轻人,我时时刻刻被这样一种坚强、乐观、温暖的精神感动着:领导对工作的肯定、支持和关怀指导;兄弟单位的合作和配合;同事之间的关心和合作......我以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荣幸和骄傲,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努力工作。小而言之,为物探院发展得更好而努力;大而言之,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