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绘蓝图 执著谱华章
――河口村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纪实
??过半个世纪勘测设计路
这段日子,河南省济源市克井乡周边的村民们着实热闹起来。多少年了,沁河岸边的村民安静地过着流水般的日子,很少有事情让他们沸腾起来。
热闹的背后,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设计公司历经半个世纪,坚持推进工程立项,艰辛开展前期工作,用无数个辛勤劳作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成果。
站在山冈上,看着大型机械挥舞巨臂将最后的水流缺口堵上,黄河设计公司河口村水库项目经理兼设计总工程师郑会春感慨万千地说:“十年了,我们与这个项目形影相随,睁眼河口村,闭眼河口村,就连做梦也是在河口村工地上巡查。”
暑来寒往,郑会春带领项目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河口村水库工程勘测设计中。从2002年项目组成立到2011年大坝成功截流,十个春秋过去了,呕心沥血的黄河人交出了完美答卷。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黄河设计公司(原黄委设计院)就已经开展了河口村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1956年至1968年,黄委设计院多次查勘沁河中游峡谷区
1968年至1970年,黄委设计院对河口村水库进行初步设计地质勘察。1979年至1984年,黄委设计院历经5年,集中勘测研究,着力推进项目进程。
2002年,郑会春接手河口村水库项目,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补充完成了《沁河河口村水库项目建议书》,并于2005年6月一次性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
困难无处不在,2006年赶上国家大力压缩水利基建资金。郑会春回忆,他跟随河南省发改委张远达副主任和河南省水利厅王建武副厅长到国家发改委作这段日子,河南省济源市克井乡周边的村民们着实热闹起来。多少年了,沁河岸边的村民安静地过着流水般的日子,很少有事情让他们沸腾起来。
热闹的背后,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设计公司历经半个世纪,坚持推进工程立项,艰辛开展前期工作,用无数个辛勤劳作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成果。
站在山冈上,看着大型机械挥舞巨臂将最后的水流缺口堵上,黄河设计公司河口村水库项目经理兼设计总工程师郑会春感慨万千地说:“十年了,我们与这个项目形影相随,睁眼河口村,闭眼河口村,就连做梦也是在河口村工地上巡查。”
暑来寒往,郑会春带领项目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河口村水库工程勘测设计中。从2002年项目组成立到2011年大坝成功截流,十个春秋过去了,呕心沥血的黄河人交出了完美答卷。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黄河设计公司(原黄委设计院)就已经开展了河口村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1956年至1968年,黄委设计院多次查勘沁河中游峡谷区
1968年至1970年,黄委设计院对河口村水库进行初步设计地质勘察。1979年至1984年,黄委设计院历经5年,集中勘测研究,着力推进项目进程。
2002年,郑会春接手河口村水库项目,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补充完成了《沁河河口村水库项目建议书》,并于2005年6月一次性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
困难无处不在,2006年赶上国家大力压缩水利基建资金。郑会春回忆,他跟随河南省发改委张远达副主任和河南省水利厅王建武副厅长到国家发改委作汇报,只得到上级领导一句话:“不是河口村水库建设的必要性不够,而是国家目前水利资金比较短缺。”
没有资金,寸步难行。
转机出现在2007年,华能沁北电厂与河南省提出合作。河口村水库承诺供给沁北电厂水资源换取华能沁北电厂14亿元的资金支援,加上河南省拨款6亿元,资金问题基本解决。
此后,黄河设计公司又补充了近几年的水文资料,重新收集了数据,认真修改了项目建议书,2008年3月顺利通过了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的评估。
提起这次评估,郑会春讲到一个细节:“当时西藏一个同规模的水利工程连审了4次才通过。说实在的,听到审查这么严格,我们很有压力,参加评审会的代表共100多人,20多位权威专家在场,结果是一次性通过!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像河口村这样扎实的外业工作基础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
之后,2009年3月黄河设计公司完成了《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009年7月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同年上报国家发改委并获得批复。
为了两岸人民的殷切期盼
当地的村民热烈盼望河口村水库工程给他们带来福音。两年之后,这里将呈现“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观,河口村水库将带来宝贵的水资源,这对于饱受缺水之苦的老乡们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事。
更为重要的是,水库建成后,将圆沁河两岸人民心中的梦想。历史上,桀骜不驯的沁河洪水一次又一次冲决堤防,无辜的生灵遭受灭顶之灾。河口村水库建成后,将会制服洪魔,人们不再受洪水困扰。
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五龙口镇马村村民王军忠深有体会,谈起他经历的几次沁河洪水,这位耄耋老人心有余悸。“解放前沁河一发大水,我们的沙滩地就遭了殃,庄稼都被冲跑了,老百姓卷着铺盖往坡地上逃,生活十分艰难,大家都盼着早日把沁河治理好,不再担惊受怕。”
很多次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原黄委主任李国英提起沁河,就会提到沁河洪水控制的问题,提到沁河、黄河并溢对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沁河来洪使水沙调配难度加大,李国英深有感触地说:“调水调沙离不开河口村水库,水库一日不建成,我们对沁河就一日无控制。调水调沙的时候,几条河、几个水库都要看着沁河的脸色行事。”他希望早日建成沁河上的控制性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库,对黄河设计公司寄予厚望。
作为黄河水沙联合调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河口村水库可弥补当前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体系的不足,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运行条件。当黄河实施基于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时,河口村水库承担调节沁河清水和浑水“"对接”的功能。通过控制沁河来水,与小浪底、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有效调节小浪底水库上下游的水沙过程,使小浪底水库下泄的含沙水流和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伊洛、沁河的清水,共同塑造花园口断面协调的水沙关系,充分发挥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作用。
2008年,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力促河口村水库工程加快开工建设步伐。省政府还特地成立以张大卫、刘满仓牵头的“河口村水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工程建设进行督促和协调,希望把河口村建成精品工程。
作为河口村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郑会春深感责任、压力之大,他时刻鞭策自己和同事们。
在每个阶段,项目组都尽心竭力,力求做到最好。在项目建议书中,他们翔实而全面地阐述了河口村水库工程的作用。河口村水库建成后,将控制小花间(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无工程控制区的部分洪水,使小花间无工程控制区的面积由目前的2.7万平方千米减小到1.8万平方千米。水库建成后,5座水库(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联合调度,将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为保护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创造条件。
项目组还将项目上马的意义上升到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高度,强调河口村水库的特殊地位。最终,河口村水库确定的开发任务定为“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等综合利用”。
郑会春印象深刻,2002年,项目组初到工地就感受到当地政府、百姓急切的心情,当时的济源市市委书记周春艳紧紧握着郑会春的手,激动地说:“半个世纪了,济源的老百姓对河口村水库可是望眼欲穿啊!”
面对百姓的殷殷期望,郑会春不只一次对项目组成员说:“我们承载着水利部、黄委、河南省政府以及黄河、沁河沿岸无数百姓的深切期望,一定要把河口村水库工程促上去,保证项目顺利按时完成。”
不仅如此,项目建议书中还将河口村水库工程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中线穿沁工程总干渠安全、降低沁北滞洪区运用概率、改善沁河下游生态以及对东平湖滞洪区的影响等作用都考虑了进去,最大程度地将工程的作用发掘了出来。
洪魔俯首,水润两岸。电能源源至,财富滚滚来。碧水绕青山,北国比江南。美好的憧憬其实并不遥远,项目组成员将这个目标装进了心里,认定这是项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干起活来特别起劲。他们为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梦想,为了两岸百姓几十年的殷切期盼,个个殚精竭虑,埋头苦干。
迎战接踵而至的考验
河口村水库工程上马,首先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和认可,必须要先说服国家发改委的同志们,在这方面,黄河设计公司作为受委托的单位,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
郑会春不记得有多少次,陪同河口村建管局的同志去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汇报河口村水库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有多少次,紧急召集会议商讨项目研究、方案设计问题。
项目建议书资料翔实、细致、严密,极具说服力,在层层评审时都是一次性通过。业主满意地说:“把项目交给黄河设计公司我们很放心,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让我们感到很踏实。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很正确。”
做好项目前期设计是一个工程成功的前提。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成果将会给后期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返工,甚至导致整个工程失败。因此,项目组每走一步都异常小心,确保不出一点儿差错。
面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项目组的同志们迎难而上,各个击破,最终妥善解决了难题。工程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库区坝下覆盖层比较深,平均达到
对此,项目组在现场结合生产做试验,通过尝试不同的坝基处理方案以及进行变形和承载力试验等,最终发现旋喷桩试验比较适合河口村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此种处理方案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的认可。
由于库区地质构造和岩溶组成复杂,给库区渗漏判定造成了难度,项目组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前期勘测工作,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水库左、右岸分别铺设了几百米的防渗帷幕,消除了影响附近铁路、煤田的安全隐患。
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沁河设计洪水量级的确定,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水库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包括大坝的高度、淹没的范围等,影响巨大。问题的焦点在于对“1482年洪水”的判定上,即当年沁河是否真的出现过记载中的
库区建设影响到一个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为了符合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他们对工程布置作了改动,对设计施工办法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最终环境影响报告书得到环保部的批复。
判定大坝下游盘古寺断层的活动性也是一道难题。为了研究断层的活动性,项目组分别在河口村、五龙口、山口河、八一水库溢洪道等部位,共取5组断层泥样品,邀请中国国家地质研究所进行年龄测试,最终认定其最新活动均在12万年以前,不属于活断层,无诱发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从而消除了顾虑。
此外,还有深水偏心铰弧门问题、高速水流问题、进水塔后
秉承不屈的“黄河精神”
外业勘测环境特殊,工作极其艰苦。队员们,风餐露宿,劳动强度很大。就拿地质队来说,在1平方千米范围内要打数十个甚至100多个仅容一个人进去的深洞,目的是观察测量山体地质情况。这些洞子要打在山坡上、山谷里甚至悬崖峭壁上,异常艰辛。
内业工作极其烦琐。在郑会春的办公室里,堆着一箱箱的研究报告,这些基本上是成品,至于中间过程用了多少本子和资料就不得而知了。深夜时分,灯火通明的22楼曾是黄河设计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河口村水库工程地形、地基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难度超高。外业工作钻孔、打洞子、测量、试验等,很费时间。内业是细致活,也快不得。需要一年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半年内拿出来;需要一年半时间完成的初步设计报告,要求几个月做完。这一切要求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超常规工作。
一大张施工图纸上包含千千万万的信息,每条信息都有固定的标准,不能有一丝差错。去年一年,经郑会春的手发出去的施工图就有3000多张。
项目建议书得到批复的当天,项目组就把可行性研究报告递了上去,得到批复消息的当天,就把初步设计报告递了上去,在设计环节上,没有耽搁一天,对此,业主满意地说:“河口村水利工程项目是河南省水利项目中审批最快的一个项目,感谢黄河设计公司的同志们。”
“把最好的十年时光奉献给了河口村水库工程,有何感想?”记者问。
“感谢黄委、黄河设计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能在我们的手中把宏大工程建成,是一个设计工作者最大的荣幸,我为之自豪。”郑会春说。
不久前,黄河设计公司组织了近百位离退休老同志到河口村参观考察,那是他们曾经奋战的地方。好多老同志激动得热泪盈眶,表示等到河口村水库建成的那一天还要来。
曾经在河口村工地上挥洒青春和热血的黄河人,他们的子孙业已成人。有的身居海外,还惦记着要到河口村看一看,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们儿时的足迹。
在河口村水库大坝截流的那一刻,黄河设计公司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不久的将来,沁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将会出现一个漂亮的水利风景区,这是黄河人用辛劳和汗水绘就的美丽蓝图,那里的丰碑上将永远记载着为河口村水库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