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勘探六十年不平凡发展之路
刘晓龙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铸就辉煌。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勘探院来说,则意味着历史性的盛典。从1952年到现在,黄河设计公司地质勘探工作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奋斗,谱写了一曲勘探职工的团结奉献之歌。60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勇于吃苦、能打硬仗的勘探队伍。黄河干支流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勘探职工奋斗的足迹,洒下了勘探职工辛勤的汗水;大河上下的深山峡谷,留下了勘探职工立塔钻探的身影,铭刻着勘探职工献身黄河的业绩。
历史篇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黄河流域就开始了人力和钻机钻进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恢复和全面发展,治黄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在治黄决策中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95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机构后,着手组建自己的勘测队伍。1952年8月,一批热血青年来到黄河干流王家滩坝址,开动了3部美国150型钻机进行钻探,同年10月25日,黄委会测验处成立土层探验队,标志着黄河勘探队伍正式成立,从此,黄河流域地质勘探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到1978年这26年是治黄勘探事业的艰苦创业期。在此期间,这支勘探队伍一方面致力于黄河下游众多涵闸工程的勘探,另一方面致力于黄河中下游规划拟建工程的普探,先后完成了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和小浪底、三门峡、天桥、巴家嘴、陆浑、故县、石砭峪、碛口、军渡、龙门等30多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探工作,为以后黄河的治理开发提供了基础性资料。还先后到非洲冈比亚、塞内加尔等国进行勘探工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勘院在改革开放春风的鼓舞下,逐步翻开市场化进程的历史。自此开始至2003年这二十五年里,地勘院逐步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开始了不断探索调整、不断改革进步的历史。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地勘院抓住小浪底上马的机遇,确定了以小浪底为主战场的思路,利用在小浪底开展勘探工作近40年的优势,先后承揽并完成了多项施工和勘探任务。2000年,注册成立了洛阳兴河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努力开拓工程施工业务,分别在河南、山西、青海、云南等地承揽了一大批帷幕灌浆、截渗墙、灌注桩、排水孔等基础处理及隧洞、桥梁、河湖整治、险工改建、堤防工程等施工项目。同时,努力扩大岩土工程勘察业务范围,依托公司发展工程监理。经过努力,地勘院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3年10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改制为企业,更名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随着单位由事业改为企业,地勘院迎来了新世纪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地勘院以服务经济社会和公司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南水北调西线、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战略性工程前期勘探工作的同时,加强自主经营力度,承担了多项工程建设任务,逐步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壮大。同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行了多次组织机构和三项制度改革,全院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员工收入也逐年增加。2009年,全院主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地勘院配合公司成功申报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破解了施工业务发展瓶颈;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院实际,编制完成了院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做优做强工程勘探、着力提升工程施工、稳步发展工程勘察、调整优化工程监理、巩固提高多种经营"的业务发展思路,确立了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1万元的发展目标。为此,2012年初,地勘院又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全力推动勘探、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监理等业务的快速发展。
成就篇
60年来,一代又一代黄河勘探职工以河为家,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促进了四大专业健康发展和多种经营稳定增长。工程勘探在六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造就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能较高的勘探生产队伍,技术水平国内行业整体先进,并有不少处于领先水平。工程施工业务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基础处理、地下工程等专业施工技术,特别是大坝灌浆施工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GIN灌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复杂岩体洞室开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岩土工程勘察业务范围从工业与民用建筑拓展到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以及各类跨河建筑工程等,积累了丰富的业绩,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勘察市场有着较大的影响。工程监理逐渐从单一的监理劳务发展到独立承担项目,收入逐年增加。宾馆餐饮、机械加工等多种经营也都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60年的坚持,技术为先,质量为本,经过几代地质勘探工作者的科研和工作实践,地勘院在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拥有坝基软弱夹层取样岩心定向套钻技术、第四纪深厚覆盖层取样技术、超前靴取砂技术、国际气动标贯技术、SM胶护壁取样技术、三层单动夹泥取芯技术、GIN灌浆、金刚石大口径(1000mm)取芯钻探技术、深厚覆盖层钻进、钻灌一体化灌浆等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了钻孔压水试验综合测试仪、绳索取芯不提大钻压水试验栓塞、套管打捞器、快速修复型水弯头、孔口密封器等先进实用器具。先进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工程项目和质量成果。由地勘院负责勘探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负责勘察的西安大唐芙蓉园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作为主要参建方完成的山西横泉水库枢纽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负责监理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微子实验室配套建设工程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颁布的重大贡献奖。
6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这支勘探队伍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治黄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取得了丰硕成果。到目前为至,地勘院共有在职职工350余人,拥有一批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教授级高工和高级职称人员21位,中级职称人员50余位;5人取得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19人取得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3人取得注册咨询师资格,30人取得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技术工人队伍中有勘探等专业技师24人,有2人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得黄委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60年来,地勘院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及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工人先锋号、黄委会文明单位、黄委会青年文明号、黄委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公司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涌现出了"黄河铁人"张应盘,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毓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人物、黄委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作用十大楷模陈昌明,黄委会劳动模范韩高升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了支援西南抗旱救灾行动,圆满完成了抗旱打井任务,解决了当地数万群众饮水问题,为黄委和公司赢得了荣誉。职工生活和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盖起了新的住宅楼,并在上级帮助下,购置了东院地产,建起了综合楼;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美化改造办公区和家属院;设置了台球室、健身室等,购买了健身器材,举办经常性的职工文体活动。目前,地勘院正积极研究推进洛阳、西安等地的土地开发事宜,以进一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为职工营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
未来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60年的发展,地勘院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水利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公司"两化一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三驾马车"竞驰格局的日益形成,更为地勘院发展带来了的良好机遇。当然,地勘院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也必然会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前进的路也不笔直平坦。
新的时期,地勘院全体员工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接再厉,不辱使命,为治黄勘探和利水电等工程建设事业,再创新的业绩,再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