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庄
发布日期:2012-12-25
编辑:樊荣
来源:樊荣
【字体大小:
打印

题记:汤汤东流的泾河,从宁夏六盘山东麓涌出,挟揣着六盘山大小清溪,在黄土高原上一路奔腾跳动,盘旋在古老的三秦大地,汇入渭河,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奇景。为了驯服泾渭这两条桀骜的河流,造福三秦,泽被子孙,一代代水利人在此不断地探索着,奋斗着......

 

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下游峡谷末端的咸阳市礼泉县东庄乡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乡镇,20128月底,这里迎来了一批肩扛手提各种机器的黄河汉子,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郑州,黄河设计公司。从此,钻机日夜不停的轰鸣响彻了山谷,宁静的小村落逐渐变得热闹起来。不久之后,这里将矗立着陕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泾河东庄水库,注定了不平凡的小村镇不再平凡。

对于陕西人民来说,东庄水库的重要意义难以用语言表达。

它滋养着一片富饶的平原,又不时暴虐地席卷两岸。多少年来,素被称作"母亲河"的泾河在陕西人民的心中既是秀美温柔的,同时又是无情残酷的。

说她秀美,是因为她清甜的河水滋润了三秦大地,两岸旖旎的风光令人陶醉,留下多少美丽传说、文学作品和文物古迹;说她无情残酷,是因为每遇暴雨,洪水便肆虐而下,毁堤跨岸,淹没村庄,冲毁田园,严重地威胁着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设计公司就先后对泾河干支流进行过多次调查、勘测及规划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泾河治理、开发也到了关键的阶段。

泾河东庄水库是渭河流域最大的控制性防洪骨干工程,是解决渭河下游防洪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措施,也是黄河流域调水调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坝址位于礼泉县叱干镇、淳化县车坞乡泾河峡谷段,两岸山体陡峻雄厚,筑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好,库区淹没少,建库经济指标优越,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好坝址。水库总库容约为30亿立方米,坝高228米,工程估算总投资120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是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库。

20108月,按照建设民生水利的治水新理念,根据变化了的水沙情势、河床边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库建设的新要求,陕西省水利厅委托黄河设计公司作为主设计单位,安排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设计公司高度重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东庄水库项目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以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技术路线,得力的方法措施,超常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岩溶地质、工程规划、征地移民等专题报告,标志着东庄水库项建阶段的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技术审查,全面进入国家审批程序。20128月,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技术复审。在即将复审之际,陕西省水利厅委托设计公司牵头,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并于630由公司与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举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启动仪式。8月底设计公司相继组织地质、勘探、测绘和物探等外业开赴现场,开展了外业会战工作。

"设计公司的活干得漂亮,没得说"

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多,而且这个项目是设计公司的主要支撑项目,是一场树立形象的立足之仗。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各专业纷纷抽调精兵强将来打好这场仗。

8月下旬,地质、地勘、物探和测绘等四个专业170多人长途奔波,先后进驻现场。他们从此就开始了以工地为家的生活。以工地为家,以水库为家,为了工程,为了水库,他们舍弃了很多,吃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初到东庄,9月份的工地已略显荒凉、萧瑟,怎么安排好百十号人的住宿、吃饭、平整现场、架驻钻机等都成了大问题。几个专业负责人团结一心,安排房屋,搭建帐篷,矗立在山间平地上的一排上世纪七十年代砖砌的窑洞,成了简易的办公场所。刚一安顿好,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架设水路,平整钻场,为随后到达的钻机组提供了便利,也为钻机安全到位顺利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真正做到了"进场快、安家快、施工快"

93,机器设备进场......

915,一切准备就绪,开工......

916,第一个钻孔开钻......

918DGPS点埋设完成27......

929DGPS网测量完成35......

1028,打响平洞施工第一炮......

116三等水准测量完成242公里......

......

截至12月中旬,地质专业完成东庄坝址17个钻孔、16个平洞地质测量定位;勘探共钻孔35个,孔深5115米;物探进度紧跟钻探进度,完成钻孔全孔壁光学成像4268,声波测试1563米,综合测井1040米,弹模测试9个点,井斜测试910米;测绘专业已全面完成外业工作,转入内业整理。

一个个难忘的日子,一串串枯燥的数字,换来了进度表上一项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业主单位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在检查工作时,看到设计公司职工在冰天雪地里热火朝天地赶进度,说了这样一句话"黄河设计公司好样的,不愧综合甲级大院的实力与素质;黄河设计人好样的,有这样顽强拼搏的队伍,工作质量、进度没问题。"同时,一起做前期工作的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对我单位外业工作进度、质量也表示钦佩,"你们设计公司真是善打硬仗的铁军,质量好、进度快,不得不让人佩服。"

冬季来临,为了保证外业工作的按时完成,为了保证每个施工部位的质量,树立公司品牌,项目部决定在春节不休息,加班加点也要完成。为此,项目部合理调配资源,上下戮力同心、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此时,"团结奉献,求实开拓,迎接挑战,争创一流"的公司精神,已经根植在每一名一线职工的心中,叫响公司品牌,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东庄苦、东庄难,不到东庄不知险"

"东庄水库的坝址地理条件好,是罕见的好坝址,但是,不代表生活生产条件好,不到工地现场是体会不到外业职工的艰苦。"外业项目部的人这样说到。

东庄苦、东庄难,不到东庄不知险;路难行、水难运,翻山越岭意更坚;寒露重、雪雾浓,风餐露宿苦亦甜。这个顺口溜就是我们外业职工在东庄工地的真实写照。

东庄难,难在路上。工地现场地形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大部分坡度达到了60度,局部地段近乎直立,勘探道路都是在岩壁上刻出的小路,宽度仅一米左右,旁边就是200多米的峡谷。人徒步走在上面,听着山谷里河水奔流的声音都感到心惊胆战,更不要说我们的职工还肩扛手提着数百斤的机器设备,但有的设备实在过于沉重,根本无法人工搬运,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为了节省人力,加快时间进度,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在陡峭崖壁上架设索道运输设备。地勘专业项目经理韩高升、技术负责人董仲会多次下到谷底,勘查架设锚索的合适位置,因为谷底没有路,他们雇当地民工拿砍刀披荆斩棘,一边开路,一边选点。位置确定好了后,二十几位同志硬是仅用十五天就靠双手把长数百米的索道从垂直高差两百多米的谷底拉上来,虽然磨得满手血泡,但大家毫不在意,争先恐后地抬卷扬机、固定绞车、搬运水泥,忙的不亦乐乎,肩膀上的沉重压不住大伙快乐的笑声。

通往谷底钻场的山路坡陡弯急,为保证安全,工具车只能先把钻机、水泵及钻杆等运到半山腰稍微宽敞的平台上,然后拆分机械,用机动三轮车一趟趟转运到东庄索桥桥头,还需人力搬运五十多米,才能到达吊运机械的索道旁,然后才能吊运至谷底。三轮车一次只能装几百斤设备,司机师傅小心翼翼地移动,一公里多的道路,往返却需要三十分钟。

设备可以从索道吊运下去,同志们上下班却得从小路步行。小路在另一道山梁上,车行十多分钟,就无法前行了,同志们就得步行下山了。小路只能容一人通过,且道弯坡急,碎石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同志们背着稍微轻便的设备一直走到谷底,还得穿越二十多分钟的荆条林。下了班,需要四十多分钟才能走到车接的地方,在刺骨的寒风中,同志们已是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了,风一吹,浑身直哆嗦,这个滋味是后方坐在暖和的办公室里体会不到的。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的午饭和夜班饭都是在上班前在驻地把菜做好放入保温桶,吃的时候在钻场热一下,煮些面条就是一顿饭了。很多同志,几乎一个月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

有的钻场离驻地较远,来回在路上要花费不少时间,因为怕钻机上冻,为了加快进度,我们的外业人员就把帐篷支到了钻场。有时,陡峭的崖头,一顶不大的帐篷,直接铺在了地上,生一个小火炉子,就成了做饭和睡觉的地方,一到晚上,四处透风的帐篷里寒冷刺骨,就连当地的民工都说这活没法干,但我们外业人员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坚守着岗位。

东庄难,难在水上。工地现场没有水源,距离最近的水源是约20公里外叱干镇的一口民井。我们一百七十多名外业人员的生活用水,全靠李方和段明立两位司机师傅每天五、六次的从叱干镇买水拉水供应,崎岖的山路,往返一趟要两个多小时。大家都笑着说,我们是来搞水库的,守着水,但竟然用水紧张,说出来估计都没人相信。在这里,水成了宝贵的资源,拉来的水先紧着做饭、生产用,连洗碗刷锅都得掂量着用。衣服脏了,舍不得浪费水洗,更不要说洗澡了。

钻机正常运转,用水成了最大的困难。工区山高坡度,钻孔用水除一部分从高差250高的泾河抽取,但钻孔多,地下水位,加上灰岩地层裂隙多,透水量大,河底抽水不能满足需求,帷幕线、料场钻孔也要拉水供给。

进入十二月份,此时的东庄已经零下十度了,工地水管夜里经常冻住,影响施工进度,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无法进行供水。为了保障用水,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例如更换柴油机皮带轮,把原来柴油机上的大轮换成加工好的小轮,大大提高了泥浆泵的送水效率,保证了向山上二级水站的送水。大家还在深孔ZK456钻场挖出近90立方的大蓄水池,在天气寒冷水管管路冻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钻场用水的困难。

 "希望老天作美,不要再下雪了,如果一下雪,一是取水更困难,二是地冻住了,更会影响到工作进度。"所有人员心里都这么想,努力把工作进度往前赶,争取按时完成工作安排。

"工地就是我们的家"

 "那个歌怎么唱来着,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说到动情处,地勘专业的负责人韩高升,这个魁梧壮实的河南汉子红了眼睛。他在地勘院是一位业务全面、技术过硬的资深勘探专家、治黄劳模,先后担任了青海黄藏寺、蓄集峡等项目的勘探项目经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打硬仗,长于管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此次又被抽调到东庄项目作为勘探专业负责人。在出发前,地勘院领导担心他年纪大、血压高,呆在现场时间较长,他一拍胸口连声说没问题。8月底,他第一批进驻场地,日夜操劳,为安全,为进度,驻守工地,除了必要的对外联系,基本上近4个月没有出过工地。大家都知道老韩除了喝酒外没有别的爱好,但自从进了工地,为了安全,他没有沾过一滴酒。在工作中,韩高升吃苦耐劳,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区的每一个钻场设备在进场前,必须要进行查看。钻机开班后,他在几个钻场不停地查看,一站就是一天,大家劝他休息下,他说没事,也不是不放心,只是看着心里更踏实。在他的床头上,放着成袋子的药,稍加注意发现有降压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好几种西药和中成药。

地质院王泉伟离开了参与的古贤、西线南水北调、青海夏日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石门坎水电站等项目,全身心投入到东庄水库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中。作为东庄工区勘测现场负责人、地质项目经理,他总体负责现场勘测工作,既要联系业主单位东庄办,协调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勘察工作,又要协调公司内部各院之间工作衔接,同时要负责地质专业的现场技术工作。前一段时间,紧急电话打到了工地,原来家里年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没人照顾。他含泪给家里解释说,工作紧张,工期忙,没有时间回去。小孩上学有时只能拜托同事、朋友照看。刘建磊,自从到工地后就一刻不停闲,从放钻孔、地质测绘、定平洞、结构面调查,每天都是在陡峭的山间穿梭,四个月里,他磨破了三双鞋子。即使岳父病危也是匆匆赶回去,事情刚忙完,顾不上休息,在家人期盼多团聚一会的目光里又匆忙踏上回工地的火车。不是他们不想家,只是因为他知道,东庄对公司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干好东庄,不辱使命。

物探院的杨红云,为了做好东庄物探工作,取得准确的物探数据,在干孔声波测试,复杂地层钻孔成像等方面积极钻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处理物探测试中的突发事件,他精心琢磨,加工设备,把勘探物探工作配合工期降到最短。常常为测试一个钻孔,起早贪黑,在钻场一呆就是一天,把数据弄得精确无误。

测绘院的崔亦芳、王军超等负责完成地质、物探、地勘等兄弟单位急需的探孔放样、地质点采集工作。因为"测绘先行"的工作性质,在"岸坡陡峻,植被茂密"的坝址两岸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坚毅的足迹,常常是用肩背人扛的方式携带GPS、电瓶、架腿等仪器设备在悬崖峭壁上徒步四、五公里到达工作地点,浑身上下被荆棘挂得衣衫褴褛。

杨新燕、李忠锋、石勤、常福庆、张彦杰、徐启成等等......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故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付出也有收获"

提起自接到东庄项目以来的收获,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收获理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参与到这个大项目,让当地人明白我们黄河设计人是真心在搞建设,促进当地发展。"20多年的走南闯北,韩高升晒得黝黑。他说,从进场的那天起,项目部全体成员就把东庄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之努力,为之拼搏,为了把东庄建设得更美好。

收获信任。"咱们黄河设计人就喜欢争气。"王泉伟缓缓道来:"业主能两次委托咱牵头做主设计单位,负责项目建议书编制和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是对咱黄河设计公司实力的认可,是对咱黄河设计人的放心,咱们外业人员在工地上最能直接体现公司的形象,一定要按时把活干完,干好,干漂亮。"

收获生活。"每当我从工地走过,看着轰鸣的钻机和整齐的岩心,一颗心就像燃烧的烈火,所有的沸腾都扑进视野,所有的激情都融入血液。忙碌的外业,才是我们外业人习惯的生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凭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科学缜密的施工方法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春节了,他们还继续顶风冒雪,奋斗在一线工地,用行动诠释新时期黄河设计人对事业的忠诚,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绚丽夺目的新篇章。

走进东庄
发布日期:2012-12-25 编辑:樊荣 来源:樊荣

题记:汤汤东流的泾河,从宁夏六盘山东麓涌出,挟揣着六盘山大小清溪,在黄土高原上一路奔腾跳动,盘旋在古老的三秦大地,汇入渭河,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奇景。为了驯服泾渭这两条桀骜的河流,造福三秦,泽被子孙,一代代水利人在此不断地探索着,奋斗着......

 

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下游峡谷末端的咸阳市礼泉县东庄乡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乡镇,20128月底,这里迎来了一批肩扛手提各种机器的黄河汉子,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郑州,黄河设计公司。从此,钻机日夜不停的轰鸣响彻了山谷,宁静的小村落逐渐变得热闹起来。不久之后,这里将矗立着陕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泾河东庄水库,注定了不平凡的小村镇不再平凡。

对于陕西人民来说,东庄水库的重要意义难以用语言表达。

它滋养着一片富饶的平原,又不时暴虐地席卷两岸。多少年来,素被称作"母亲河"的泾河在陕西人民的心中既是秀美温柔的,同时又是无情残酷的。

说她秀美,是因为她清甜的河水滋润了三秦大地,两岸旖旎的风光令人陶醉,留下多少美丽传说、文学作品和文物古迹;说她无情残酷,是因为每遇暴雨,洪水便肆虐而下,毁堤跨岸,淹没村庄,冲毁田园,严重地威胁着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设计公司就先后对泾河干支流进行过多次调查、勘测及规划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泾河治理、开发也到了关键的阶段。

泾河东庄水库是渭河流域最大的控制性防洪骨干工程,是解决渭河下游防洪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措施,也是黄河流域调水调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坝址位于礼泉县叱干镇、淳化县车坞乡泾河峡谷段,两岸山体陡峻雄厚,筑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好,库区淹没少,建库经济指标优越,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好坝址。水库总库容约为30亿立方米,坝高228米,工程估算总投资120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是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库。

20108月,按照建设民生水利的治水新理念,根据变化了的水沙情势、河床边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库建设的新要求,陕西省水利厅委托黄河设计公司作为主设计单位,安排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设计公司高度重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东庄水库项目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以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技术路线,得力的方法措施,超常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岩溶地质、工程规划、征地移民等专题报告,标志着东庄水库项建阶段的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技术审查,全面进入国家审批程序。20128月,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技术复审。在即将复审之际,陕西省水利厅委托设计公司牵头,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并于630由公司与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举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启动仪式。8月底设计公司相继组织地质、勘探、测绘和物探等外业开赴现场,开展了外业会战工作。

"设计公司的活干得漂亮,没得说"

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多,而且这个项目是设计公司的主要支撑项目,是一场树立形象的立足之仗。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各专业纷纷抽调精兵强将来打好这场仗。

8月下旬,地质、地勘、物探和测绘等四个专业170多人长途奔波,先后进驻现场。他们从此就开始了以工地为家的生活。以工地为家,以水库为家,为了工程,为了水库,他们舍弃了很多,吃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初到东庄,9月份的工地已略显荒凉、萧瑟,怎么安排好百十号人的住宿、吃饭、平整现场、架驻钻机等都成了大问题。几个专业负责人团结一心,安排房屋,搭建帐篷,矗立在山间平地上的一排上世纪七十年代砖砌的窑洞,成了简易的办公场所。刚一安顿好,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架设水路,平整钻场,为随后到达的钻机组提供了便利,也为钻机安全到位顺利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真正做到了"进场快、安家快、施工快"

93,机器设备进场......

915,一切准备就绪,开工......

916,第一个钻孔开钻......

918DGPS点埋设完成27......

929DGPS网测量完成35......

1028,打响平洞施工第一炮......

116三等水准测量完成242公里......

......

截至12月中旬,地质专业完成东庄坝址17个钻孔、16个平洞地质测量定位;勘探共钻孔35个,孔深5115米;物探进度紧跟钻探进度,完成钻孔全孔壁光学成像4268,声波测试1563米,综合测井1040米,弹模测试9个点,井斜测试910米;测绘专业已全面完成外业工作,转入内业整理。

一个个难忘的日子,一串串枯燥的数字,换来了进度表上一项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业主单位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在检查工作时,看到设计公司职工在冰天雪地里热火朝天地赶进度,说了这样一句话"黄河设计公司好样的,不愧综合甲级大院的实力与素质;黄河设计人好样的,有这样顽强拼搏的队伍,工作质量、进度没问题。"同时,一起做前期工作的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对我单位外业工作进度、质量也表示钦佩,"你们设计公司真是善打硬仗的铁军,质量好、进度快,不得不让人佩服。"

冬季来临,为了保证外业工作的按时完成,为了保证每个施工部位的质量,树立公司品牌,项目部决定在春节不休息,加班加点也要完成。为此,项目部合理调配资源,上下戮力同心、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此时,"团结奉献,求实开拓,迎接挑战,争创一流"的公司精神,已经根植在每一名一线职工的心中,叫响公司品牌,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东庄苦、东庄难,不到东庄不知险"

"东庄水库的坝址地理条件好,是罕见的好坝址,但是,不代表生活生产条件好,不到工地现场是体会不到外业职工的艰苦。"外业项目部的人这样说到。

东庄苦、东庄难,不到东庄不知险;路难行、水难运,翻山越岭意更坚;寒露重、雪雾浓,风餐露宿苦亦甜。这个顺口溜就是我们外业职工在东庄工地的真实写照。

东庄难,难在路上。工地现场地形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大部分坡度达到了60度,局部地段近乎直立,勘探道路都是在岩壁上刻出的小路,宽度仅一米左右,旁边就是200多米的峡谷。人徒步走在上面,听着山谷里河水奔流的声音都感到心惊胆战,更不要说我们的职工还肩扛手提着数百斤的机器设备,但有的设备实在过于沉重,根本无法人工搬运,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为了节省人力,加快时间进度,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在陡峭崖壁上架设索道运输设备。地勘专业项目经理韩高升、技术负责人董仲会多次下到谷底,勘查架设锚索的合适位置,因为谷底没有路,他们雇当地民工拿砍刀披荆斩棘,一边开路,一边选点。位置确定好了后,二十几位同志硬是仅用十五天就靠双手把长数百米的索道从垂直高差两百多米的谷底拉上来,虽然磨得满手血泡,但大家毫不在意,争先恐后地抬卷扬机、固定绞车、搬运水泥,忙的不亦乐乎,肩膀上的沉重压不住大伙快乐的笑声。

通往谷底钻场的山路坡陡弯急,为保证安全,工具车只能先把钻机、水泵及钻杆等运到半山腰稍微宽敞的平台上,然后拆分机械,用机动三轮车一趟趟转运到东庄索桥桥头,还需人力搬运五十多米,才能到达吊运机械的索道旁,然后才能吊运至谷底。三轮车一次只能装几百斤设备,司机师傅小心翼翼地移动,一公里多的道路,往返却需要三十分钟。

设备可以从索道吊运下去,同志们上下班却得从小路步行。小路在另一道山梁上,车行十多分钟,就无法前行了,同志们就得步行下山了。小路只能容一人通过,且道弯坡急,碎石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同志们背着稍微轻便的设备一直走到谷底,还得穿越二十多分钟的荆条林。下了班,需要四十多分钟才能走到车接的地方,在刺骨的寒风中,同志们已是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了,风一吹,浑身直哆嗦,这个滋味是后方坐在暖和的办公室里体会不到的。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的午饭和夜班饭都是在上班前在驻地把菜做好放入保温桶,吃的时候在钻场热一下,煮些面条就是一顿饭了。很多同志,几乎一个月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

有的钻场离驻地较远,来回在路上要花费不少时间,因为怕钻机上冻,为了加快进度,我们的外业人员就把帐篷支到了钻场。有时,陡峭的崖头,一顶不大的帐篷,直接铺在了地上,生一个小火炉子,就成了做饭和睡觉的地方,一到晚上,四处透风的帐篷里寒冷刺骨,就连当地的民工都说这活没法干,但我们外业人员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坚守着岗位。

东庄难,难在水上。工地现场没有水源,距离最近的水源是约20公里外叱干镇的一口民井。我们一百七十多名外业人员的生活用水,全靠李方和段明立两位司机师傅每天五、六次的从叱干镇买水拉水供应,崎岖的山路,往返一趟要两个多小时。大家都笑着说,我们是来搞水库的,守着水,但竟然用水紧张,说出来估计都没人相信。在这里,水成了宝贵的资源,拉来的水先紧着做饭、生产用,连洗碗刷锅都得掂量着用。衣服脏了,舍不得浪费水洗,更不要说洗澡了。

钻机正常运转,用水成了最大的困难。工区山高坡度,钻孔用水除一部分从高差250高的泾河抽取,但钻孔多,地下水位,加上灰岩地层裂隙多,透水量大,河底抽水不能满足需求,帷幕线、料场钻孔也要拉水供给。

进入十二月份,此时的东庄已经零下十度了,工地水管夜里经常冻住,影响施工进度,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无法进行供水。为了保障用水,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例如更换柴油机皮带轮,把原来柴油机上的大轮换成加工好的小轮,大大提高了泥浆泵的送水效率,保证了向山上二级水站的送水。大家还在深孔ZK456钻场挖出近90立方的大蓄水池,在天气寒冷水管管路冻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钻场用水的困难。

 "希望老天作美,不要再下雪了,如果一下雪,一是取水更困难,二是地冻住了,更会影响到工作进度。"所有人员心里都这么想,努力把工作进度往前赶,争取按时完成工作安排。

"工地就是我们的家"

 "那个歌怎么唱来着,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说到动情处,地勘专业的负责人韩高升,这个魁梧壮实的河南汉子红了眼睛。他在地勘院是一位业务全面、技术过硬的资深勘探专家、治黄劳模,先后担任了青海黄藏寺、蓄集峡等项目的勘探项目经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打硬仗,长于管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此次又被抽调到东庄项目作为勘探专业负责人。在出发前,地勘院领导担心他年纪大、血压高,呆在现场时间较长,他一拍胸口连声说没问题。8月底,他第一批进驻场地,日夜操劳,为安全,为进度,驻守工地,除了必要的对外联系,基本上近4个月没有出过工地。大家都知道老韩除了喝酒外没有别的爱好,但自从进了工地,为了安全,他没有沾过一滴酒。在工作中,韩高升吃苦耐劳,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区的每一个钻场设备在进场前,必须要进行查看。钻机开班后,他在几个钻场不停地查看,一站就是一天,大家劝他休息下,他说没事,也不是不放心,只是看着心里更踏实。在他的床头上,放着成袋子的药,稍加注意发现有降压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好几种西药和中成药。

地质院王泉伟离开了参与的古贤、西线南水北调、青海夏日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石门坎水电站等项目,全身心投入到东庄水库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中。作为东庄工区勘测现场负责人、地质项目经理,他总体负责现场勘测工作,既要联系业主单位东庄办,协调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勘察工作,又要协调公司内部各院之间工作衔接,同时要负责地质专业的现场技术工作。前一段时间,紧急电话打到了工地,原来家里年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没人照顾。他含泪给家里解释说,工作紧张,工期忙,没有时间回去。小孩上学有时只能拜托同事、朋友照看。刘建磊,自从到工地后就一刻不停闲,从放钻孔、地质测绘、定平洞、结构面调查,每天都是在陡峭的山间穿梭,四个月里,他磨破了三双鞋子。即使岳父病危也是匆匆赶回去,事情刚忙完,顾不上休息,在家人期盼多团聚一会的目光里又匆忙踏上回工地的火车。不是他们不想家,只是因为他知道,东庄对公司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干好东庄,不辱使命。

物探院的杨红云,为了做好东庄物探工作,取得准确的物探数据,在干孔声波测试,复杂地层钻孔成像等方面积极钻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处理物探测试中的突发事件,他精心琢磨,加工设备,把勘探物探工作配合工期降到最短。常常为测试一个钻孔,起早贪黑,在钻场一呆就是一天,把数据弄得精确无误。

测绘院的崔亦芳、王军超等负责完成地质、物探、地勘等兄弟单位急需的探孔放样、地质点采集工作。因为"测绘先行"的工作性质,在"岸坡陡峻,植被茂密"的坝址两岸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坚毅的足迹,常常是用肩背人扛的方式携带GPS、电瓶、架腿等仪器设备在悬崖峭壁上徒步四、五公里到达工作地点,浑身上下被荆棘挂得衣衫褴褛。

杨新燕、李忠锋、石勤、常福庆、张彦杰、徐启成等等......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故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付出也有收获"

提起自接到东庄项目以来的收获,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收获理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参与到这个大项目,让当地人明白我们黄河设计人是真心在搞建设,促进当地发展。"20多年的走南闯北,韩高升晒得黝黑。他说,从进场的那天起,项目部全体成员就把东庄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之努力,为之拼搏,为了把东庄建设得更美好。

收获信任。"咱们黄河设计人就喜欢争气。"王泉伟缓缓道来:"业主能两次委托咱牵头做主设计单位,负责项目建议书编制和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是对咱黄河设计公司实力的认可,是对咱黄河设计人的放心,咱们外业人员在工地上最能直接体现公司的形象,一定要按时把活干完,干好,干漂亮。"

收获生活。"每当我从工地走过,看着轰鸣的钻机和整齐的岩心,一颗心就像燃烧的烈火,所有的沸腾都扑进视野,所有的激情都融入血液。忙碌的外业,才是我们外业人习惯的生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凭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科学缜密的施工方法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春节了,他们还继续顶风冒雪,奋斗在一线工地,用行动诠释新时期黄河设计人对事业的忠诚,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绚丽夺目的新篇章。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