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日期:2014-06-10
编辑:
来源:
【字体大小:
打印

64日,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黄委国科局在郑州主持召开了由黄河设计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由青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实验室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主任由青海大学的王光谦院士担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的刘昌明院士担任。黄委国科局等单位领导以及项目组研究人员参加了鉴定会,公司总经理张金良、副总经理王煜到会并作发言。

鉴定委员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仔细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采用了理论分析、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紧密结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1.首次建立了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紧密结合黄河水少沙多特点,从黄河洪水、泥沙、水资源管理的根本要求出发,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构成、总体布局、调控目标、调控指标、调控方式、调控效果等一整套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2.构建了黄河水沙联合调控的约束性和指导性指标体系。基于不同河段水沙输移规律、防洪防凌需求、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关系,提出平滩流量、堤防设防流量、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地表水耗水量、入海水量为约束性指标;调水调沙调控流量、防凌控制流量、主要断面关键期生态需水流量为指导性指标。

3.提出了水沙调控体系的联合运用模式。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为核心,基于多泥沙河流水沙特点,研究提出了多要素(泥沙、洪水、水资源)、多目标(洪凌管理、减淤、供水)、多水库(水库群)的水沙联合调控模式,为后续水沙调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4.创建了适应于复杂水沙条件、多水库、多目标的基于GIS水沙调控体系模拟系统。该系统具有多时空尺度耦合、复杂边界无缝对接、自适应反馈控制、多方法选择等特点,可进行长系列、多水库、多河段、多目标的水沙模拟计算。

5.综合考虑流域防洪、防凌、减淤及水资源配置等多种目标,定量分析了不同工程组合情况下未来150年流域不同河段冲淤和主槽演变及控制断面水沙变化过程,为黄河长治久安治理战略及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日期:2014-06-10 编辑: 来源:

64日,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黄委国科局在郑州主持召开了由黄河设计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由青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实验室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主任由青海大学的王光谦院士担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的刘昌明院士担任。黄委国科局等单位领导以及项目组研究人员参加了鉴定会,公司总经理张金良、副总经理王煜到会并作发言。

鉴定委员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仔细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采用了理论分析、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紧密结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1.首次建立了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紧密结合黄河水少沙多特点,从黄河洪水、泥沙、水资源管理的根本要求出发,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构成、总体布局、调控目标、调控指标、调控方式、调控效果等一整套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2.构建了黄河水沙联合调控的约束性和指导性指标体系。基于不同河段水沙输移规律、防洪防凌需求、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关系,提出平滩流量、堤防设防流量、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地表水耗水量、入海水量为约束性指标;调水调沙调控流量、防凌控制流量、主要断面关键期生态需水流量为指导性指标。

3.提出了水沙调控体系的联合运用模式。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为核心,基于多泥沙河流水沙特点,研究提出了多要素(泥沙、洪水、水资源)、多目标(洪凌管理、减淤、供水)、多水库(水库群)的水沙联合调控模式,为后续水沙调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4.创建了适应于复杂水沙条件、多水库、多目标的基于GIS水沙调控体系模拟系统。该系统具有多时空尺度耦合、复杂边界无缝对接、自适应反馈控制、多方法选择等特点,可进行长系列、多水库、多河段、多目标的水沙模拟计算。

5.综合考虑流域防洪、防凌、减淤及水资源配置等多种目标,定量分析了不同工程组合情况下未来150年流域不同河段冲淤和主槽演变及控制断面水沙变化过程,为黄河长治久安治理战略及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