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侯全亮 郑胜利 撰稿/王红育 乔增淼 刘自国 项晓光 徐清华
引子:
贯彻水利部安排,黄委近期制作完成了《天赐古贤》电视专题片。该专题片全面阐述了古贤水利枢纽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出了古贤水利枢纽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了解、认识古贤工程的一把重要"钥匙"。现将该专题片文字脚本进行登载,以飨读者。
一
1950年,印度新德里,国际防洪大会在此举行。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有西方学者发出预言:由于无法处置巨量的泥沙,中国的黄河终将决口改道,50年后,黄河下游将变成一片沙漠。
这是60年后的黄河,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理,下游两岸,麦浪千重,城市林立,社会发展,百姓祥和。
黄河岁岁安澜昭示世界,中国人民对黄河客观规律的认知有了新的飞跃,中国政府是有能力治理好黄河的。
然而,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水少沙多的自然特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下垫面的变化,导致水和沙的比例关系很不协调。由此伴生的悬河洪水威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安澜的背后,依然潜伏着危机。
长期研究实践表明,黄河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解决这一症结,实现黄河“水畅其流,沙畅其道”,必须增水、减沙、调水调沙。
增水:一是相对增水,即节约用水,这是目前解决黄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二是实施必要的跨流域调水。
减沙:是指通过水土保持、水库拦沙和放淤等措施,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
调水调沙:则是运用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控,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
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使黄河调水调沙从理论探索走入现实。
自黄河首次调水调沙以来,10年间,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控水沙,下游主河槽发生全线冲刷,平均刷深两米左右,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地上悬河停止淤积抬高的脚步,这一革命性变化,让人们看到了治理黄河千年沉疴的曙光。
黄河调水调沙,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一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面对绵长的河道和世界之最的泥沙,一库毕竟难以承担起万里黄河水沙调控的重任。与小浪底水库联手运用的三门峡、万家寨水库,因库容小,后续动能不足,犹如羸弱的脉搏,吃力地驱动着血液的流淌,致使调水调沙的巨大潜能难以充分施展。
那么,怎样为黄河调水调沙强心供血、增加新的搏动能量呢?
经过长期研究,水利科技工作者给出了答案:必须构建完善的黄河干支流水沙调控体系。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由干流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7大控制性工程,和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所组成。
依靠这一体系,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才能破解悬河之忧、洪水之患、泥沙为源的难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
但是,这一体系亟须一张王牌,一张能够担当核心引擎的王牌。
古贤工程正处于这一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部位,它上距河源4127千米,下距小浪底水库306千米,控制着65%的黄河流域面积、66%的黄河泥沙,特别控制着80%的黄河粗泥沙。优越的地理位置,超大的拦沙库容,强劲的调控能力,恰如天赐黄河母亲的一颗强壮心脏。
二
天公造物,鬼斧神工。700多千米的晋陕大峡谷,两岸对峙,谷底腾蛟。
古贤工程即位于这一著名峡谷的腹部。设计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总库容146.6亿立方米;坝高185.5米,坝长1222米,死水位594米,正常高水位633米。
长期观测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进入黄河下游的巨量泥沙,大部分依靠一定过流能力的主河槽输入渤海,但仍有近1/4淤积在下游河道。长期的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以每年约10厘米的速度持续抬高,主河槽过流能力不断降低。
下游河道主槽是输送洪水泥沙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人们治理黄河水患,主要是依靠加高堤防防御洪水,其结果是大堤越加越高,堤防越高越险,“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的天问一次又一次叩响空际。
如何结束河床抬高与大堤加高赛跑的局面,变被动防洪为主动防洪,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
根据设计,古贤水库建成后,利用10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可拦减泥沙140亿吨。它与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水调沙运用,60年内可使下游河道减少泥沙淤积110亿吨,相当于现状工程条件下下游河道近50年不淤积。同时,还能在约50年的时间内使下游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维持在4000立方米每秒,为中游水土保持及下游滩区治理赢得宝贵时间。
尤具战略意义的是,即使古贤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利用水库长期有效的20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和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运用,还可长期为下游河道每年减少泥沙淤积约1亿吨,约为没有古贤水库条件下河道淤积量的1/3,从而为黄河岁岁安澜奠定坚实基础。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受多种因素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淤积萎缩严重,而影响其淤积动态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位于渭河入黄口处的干流潼关断面在过流1000立方米每秒时的特征水位,我们称之为潼关高程。古贤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60年内潼关高程最大降低幅度达2.3米,可实现渭河溯源冲刷至西安,使渭河下游河防工程设计防洪标准得以提高,可在相当长时期内显著改善渭河下游中常洪水防洪形势严峻的局面。
古贤水库的防洪库容为12亿立方米,基本控制了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洪水,可有效削峰滞洪,并减轻三门峡工程运用的压力。
对于水资源紧缺的晋陕两省而言,古贤水库的兴建,将极大改善东西两岸抽黄提灌的供水条件。一是通过坝下冲刷,使得河势趋于稳定,从而提高坝下引水保证率;通过水库径流调节提高水源保证率。二是通过坝上预留的两岸取水口及地方配套工程,使山西大部分供水区和陕西泾东渭北供水区成为自流供水,陕西延安供水区可减少抽黄扬程120米以上,从而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助力。
古贤工程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年均发电量71亿千瓦时,可替代2310兆瓦火电装机,相当于每年节约286万吨标准煤,不仅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生发新的能源,同时还将为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三
说到古贤工程,人们不免关切地想起坝址下游10千米处的壶口瀑布。
古贤水库建成后拦沙初期的8年间,将出现浑水瀑布概率减少、清水瀑布增多现象。随着水库排沙机会逐渐增加,浑水瀑布现象将逐步得以恢复。资料表明,壶口瀑布最佳观赏流量为800至1000立方米每秒。古贤水库建成运用后,每年汛期7至10月最佳观赏流量出现的概率,将由现状的16%提高到57%;在非汛期,通过水库调节,可将每日非观赏时段的水量调节至观赏时段下泄,使得绝大部分时间都能满足壶口瀑布的最佳观赏流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升这一胜景的审美效果。
从空中看去,穿行在这里的黄河,蜿蜒曲折,岩石层叠,它就是人们所称的蛇曲地质公园。古贤水库建成后,周围的支流沟壑,水体充盈,水域上延,这一景观的基本特征不仅得以保持,而且显得愈加雍容丰满,形似跃跃欲飞的华夏巨龙。
古贤水库淹没影响涉及1个县城、35个乡镇,共要移民2.8万人,包括陕西省1万人,山西省1.8万人。其中,陕西省吴堡县城采用工程防护方案,不需搬迁。移民安置,坚持以人为本,后靠安置,政策补偿,走开发性移民的道路。水库的兴建,形成高峡平湖,将有力拉动库区周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同奔小康。
黄河宁,天下平。
当前,肩负黄河防洪减淤重任的小浪底水库,75亿立方米拦沙库容已用去1/3以上。照此推算,再有十余年,其所剩拦沙库容也将消耗殆尽。小浪底拦沙库容一旦淤满,又无后续水库接济,黄河下游河道将以每年约7厘米的速度淤积抬升,重现悬河险恶之势,如洪魔盘踞,威胁生灵。
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至少要10年。因此,只有尽快兴建古贤工程,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用尽之前与其对接,并肩联手,调控水沙,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防洪减淤效果,才能担起黄河治理的扛鼎大任。
奔腾的黄河,流淌的文明。
今天,科学发展、充满自信的中国,更加需要一条生生不息、安澜无恙的黄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构建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这是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河!
这又是一条亟须华夏儿女呵护反哺的大河!
为了黄河的长治久安,时代呼唤古贤。